凝聚各方智慧 共谋教育发展

专家视点(废弃)

李志民:是“智慧教育”还是“智能教育”?

到底是“智慧教育”还是“智能教育”?“智慧”或“智能”放在“教育”之前,是作为形容词还是名词,其解读可能完全不同,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叫法可以不同,千万别忘了教育信息化不应纠缠在名词上,要踏踏实实做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       我们还是从智慧与智能区别说起吧。    “智”指能动性,包

2019-08-06    分享至

雷朝滋: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和“新体系”

导读8月1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峰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大讯飞联合举办,从教学质量评估,人工智能教育的制度、政策、伦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教学系统等多个方面,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发展终身的平等的、适合每个人的、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全面分析了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新

2019-08-06    分享至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特别是人工智能 2.0 时代的到来,它改变着生产,改变着生活,改变着世界,当然也必然改变教育。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因此,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成为当代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动力。

2019-06-24    分享至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习近平主席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指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从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清晰看到人工智能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方向。

2019-06-24    分享至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_以知识学习为例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人工智能功能强大,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无疑十分广阔,然而有些学者过分扩大了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应用边界,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到情感、价值观的培育,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无所不能,尤其是在知识学习方面。滥用“人工智能”并不利于教育发展。

2019-06-24    分享至

一场教育革命:AI如何改变大学生活

在斯泰福厦大学,毕肯(Beacon)与其他学校的员工不同,它能够全天候待命,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并且每天以让人难以置信的耐心,一遍遍处理大量来自学生的要求,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复性的。

2019-06-24    分享至

尚俊杰: 游戏化学习的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们又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思考,后来逐渐总结出了游戏的三层核心教育价值:依次为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5]。

2018-11-12    分享至

李志民:科技迭代,如何看行进中的教育?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新技术迭代不断加快,科技发展对未来的教育会产生什么影响?
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李志民指出,今天的科技发展呈现三个特征:
科研的深度比以往都要深,广度比以往都要广。
科技发展的速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大量科研成果涌现,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发明日新月异。

2018-09-07    分享至

祝智庭: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对接智慧教育

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智慧教育峰会,于9月11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做了题为“智慧城市对接智慧教育建设的主题报告”,对智慧教育理念、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发展、智慧教育融入智慧城市形态、智慧教育建设标准等做了深刻剖析,引来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2018-09-07    分享至

黄荣怀:升级教育信息化 助力教育系统变革

改革开放40年,教育信息化从1.0阶段迈向2.0阶段。教育信息化1.0阶段,重点关注物的建设,加强部署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实践了应用驱动,促进了信息化与教育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2.0重点关注人的发展,将促进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激发教育系统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与发展,产生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效应。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体验、开放、融合、数据、连接、服务、创新、引领、变革、智慧十大特征。每个人既是教育信息化2.0的价值的享受者,又要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2018-07-17    分享至

陈丽:信息技术成为破解高等教育主要矛盾的力量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从想上学和上学的机会不足,到今天大部分人拥有了充足的学习机会,矛盾开始突出体现在学习者对于满足优质的、个性化的、灵活的、能够发展适应社会能力的需求上。目前教育服务的主要方式更多体现为基于标准化的,强调在特定时间地点的服务方式,以及存在现代教学与最新的实践发展内容脱节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不了解最新的实践发展。这都是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必须要解决的矛盾。在学校班级这个框架内,简单地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很难解决以上的矛盾。

2018-07-17    分享至

陈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面临的挑战

【要点】2017年12月26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出席“聚焦2035中国教育”教育现代化智库论坛并发言。他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对国民素质、人才支撑提出新要求;二是不断加速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教育变革提出新任务;三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教育发展赋予新使命。基于“教育处在长周期的转换之中”的判断,他提出未来教育的三个变化:第一,中国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变革;第二,从低维度教育向高维度教育转变;第三,从标准化教育向灵巧教育转变。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作为会议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特别高兴的是,有很多我的老领导、老同事来到我们的论坛上贡献真知灼见。宏观院是开放的、跨界的、国际化的学术平台,我们非常愿意和华师大一起努力建设好这个平台,也非常希望今天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能够更多参与这个平台的建设。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很多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不停地思考未来,什么时候我们停止了对未来的思考,我们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我想今天围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谈一谈我们现在正在思考和实践的几个方面。

2018-07-17    分享至

杨念鲁:创客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在美国,“创客运动”已经攻陷了多个领域;而在中国,创客教育已经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日前在2017创客教育资源开发者大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念鲁分享了他对中国创客教育的思考。杨念鲁说,由于我们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创客教育实践还缺乏四个核心要素。

2018-05-16    分享至

李文长:高等教育科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及目标追求

高等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系统化的加工过程 , 是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最高层面 , 其有关情况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水平。过去十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2017-12-27    分享至

李志民:“互联网+”教育,要恶补“文化课”

互联网对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之大无法估量,不仅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手段,而且正在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延伸到教育领域,一种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精神显得尤为奇缺。所以,要想让“互联网+”教育更完美地结合,我们要熟谙其新特点和规律性。

2017-12-27    分享至

陶西平:面向未来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时间过得很快,一天来,我们共同享受了一段难忘的宝贵时光。深刻的前沿理念,多彩的教育实践,使小学教育改革在我们面前立体化了。
课程改革进程的多种途径,信息技术应用的多种探索,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相信对中国未来的小学教育改革,会提供新的借鉴。

2017-12-27    分享至

孙霄兵: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教育营利确立法律保障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争议时间较长,并引起广泛讨论的法律。日前,本刊记者就争论的焦点、其对民办教育及中国教育的影响等问题,专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兼教育法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孙霄兵。

2017-12-27    分享至

尹后庆:学校教育必须直面“新质量时代” | 改革

尽管进入“新质量时代”的具体时间阶段在幅员辽阔、差异显著的中国有先有后,但是,当从“进入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遍及全国的时候,“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最普遍的战略性和时代性任务。

2017-12-27    分享至

余胜泉教授发表“‘互联网+’时代发展个性的未来学校”的重要演讲

下面我就“互联网+教育”跟大家做一个探讨,互联网变革学校,绝对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当互联网成为教学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基本组织部分以后,一定会变革我们学校的运行模式、运行法则、运行规则,重组我们学校的结构和形态。

2017-12-27    分享至

线联平:将学生创新创业潜力转化为创新驱动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紧密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投入,完善创业孵化服务,构建了创新、创业、孵化一体化支撑体系,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转化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动力,在北京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12-27    分享至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教育营利确立法律保障

这次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不仅全面放开非学历教育的营利性办学,还放开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营利性办学。可以说,修法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新民促法为教育营利确立了法律保障。允许教育营利,是新民促法非常重要的突破。教育是否可以作为产业来运作,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新民促法作了一个修改,开了一个口子。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巨大突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巨大突破。

2017-07-27    分享至

张力:中国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需解决的问题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专门就“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提出了要求。同年,由教育部推动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101所高校加入。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016-12-27    分享至

瞿振元: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你搞科学研究,它的名字一定叫科研院所;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你搞社会服务,它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农业推广站等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今天在呼和浩特出席人民网2016大学校长论坛时表示,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离开人才培养,它就不是学校。

2016-12-27    分享至

当前职业院校的定位困惑与政策建议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的大方向和主旋律。学制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是三级学制体系中的职业院校,它们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准确与否,对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为此,课题组对2014至2015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的中职、高职和地方本科院校的校级领导进行调研,对各级院校定位和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2016-07-27    分享至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解决“四断”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要实现《决定》中提出的发展目标,目前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2014-12-27    分享至